23考研录取率仅16%!落榜的300万考生开始集体自我PUA本科招生…
2023年 5月 6日
hi
勤劳的考研er们
晚上好呀,我是小研
今年全国864所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的招生名额,不算保送生,共计761763人,报考人数是474万人,因此,录取率仅为16%。
这意味着超过300万的考生,最终无缘上岸。然后,又是一个势头冲上热搜。
有人厌倦了这样的焦虑传播
有人感慨这300多万人
是今年最“悲情”的炮灰
有人成功上岸仍然心有余悸
问就是考研的过程“太苦了”…
23考研人,曾是备受关注的千禧宝宝,却上了3年的网课,遇到经济低迷,就业萎缩,考研宛如特种兵,在小阳人考场里鏖战。落榜后的ta们又是怎样的?
01
拒绝自我pua
考研落榜本就不是小概率事件
在考研面前,落榜并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。我们来看一下往年录取率数据:
2023年:报考人数474万,录取率16%
2022年:报考457万,录取率24%
2021年:报考377万人,录取113.1万,录取率为30%。
2020年:报考341万人,录取111.4万,录取率为32.7%
2019年:报考290万人,录取80万,录取率为27.6%
考研人数逐年上升,录取
率从扩张到逐步收缩,落榜的那一刻,感觉天都塌了。
@谢永强你倒是说句话啊: 八战考研失败,好像不是所有的坚持都有结果。从2015年第一次考研到现在,从迎接毕业生到30岁,时间它铁面无私的兀自向前。
前几天查完成绩痛哭了几场之后,决心正视也告别我颗粒无收的青春。
@每天都要努力上岸吖_:考研没考上,工作找不到,真的好焦虑,失眠,不想说话,开心不起来。
@不准喊我狗蛋_:不想看调剂信息,找工作也无从下手,连本科实习还没结束,痛苦得只想摆烂。。
@佐伊zoe的思考日记:发现很多考研失利的朋友都在自我pua。
有的朋友是裸辞全职备考,导致压力非常大,生活出现各种bug,ta觉得如果考不上研就更失败了,所以考研也是为了证明自己。
有的朋友说,考研是因为无法和高考成绩和解,一定要进名校才能释怀。
有的朋友二战、三战、四战,备考成了这些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从一种不确定性演化为生活中难得的一种确定性,一种连目的也逐渐模糊的执 念。
只是,如果我们回到起点,考研从本质上说,只是一场考试而已。
谁更会选校、谁更会做题、谁更会面试、谁运气更好,谁就考上了。而其他一切,为了证明自己、为了名校情结、甚至有些已经逐渐模糊的意义,都只不过是人为赋予考研的而已。这些意义如果成为动力当然好,但一旦失利,这些意义对人的摧毁,比分数本身更大。
02
学历通胀!
愈演愈烈的就业竞争
《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》(就业蓝皮书)数据显示:
应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比例从2017届的14.1%逐年增至2021届的17.2%。尤其是“双一流”院校国内读研比例增幅更为明显,从2017届的28.5%增至2021届的35.4%。
当下,2023年毕业季已经临近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,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。这是继去年之后,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再次破千万。
这其中,更吸引人眼球的是在北京市的28.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,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,这在全国尚属首次。从研究生培养规模看,经过40多年的发展,我国已在绝对规模上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。
也有许多没有过线的同学选择“二战”。但由于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激增,“二战”甚至“三战”的难度也不断增大。
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,计划“二战”比例达到4.9%,较前两届同期(2019届3.4%,2020届4.3%)均有明显上升;准备“二战”比例较高的学科为医学、法学、经济学,分别为9.4%、8.0%、7.2%。
从不同院校类型看,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首次考研失利的情况更为普遍,2021届准备“二战”比例达5.0%,高于“双一流”院校(3.7%)。这也反映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,毕业生更希望通过研究生学历增加就业竞争力。
而2021届本科生“二战”群体近六成因初试总成绩未过线。
2016~2018届毕业半年后准备考研的人们,二次(三次)考研的成功率持续下降,由2016届的48.2%下降至2018届的43.1%。大约半数的“脱产备考”者最终还是选择了进入就业市场。
所以,如果有二战计划,一定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建设!
彼方尚有荣光在,少年不惧岁月长。